找到相关内容4679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朝阳历史佛教文化之“最”

    33.1、高17—18.1厘米。从出土情况来看,银片应钉在棺之四面,棺为一头略大而高的长方形,复原后应略大于银片。一大银片线刻释迦牟尼涅槃像。释尊头南足北,头枕右手,侧卧床榻上,表情安详、恬淡。床侧天人...

    孟昭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1790695.html
  • 商羯罗的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

    具有同一性,于是这就为后期宗教解决天人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。   轮回的梵文为samsara,是由一个动词的词根√sr加上sam所构成的阳性抽象名词。在《梨俱吠陀》的早期,√sr并没有具有宗教轮回意味,...

    孙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691538.html
  •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

    一点与儒道二家的天人合一、“人皆可以为尧舜”或苦行以入圣的观念极为相近,都是将人生的生死解脱之道诉诸人类自身,力图通过自身修养(道德的或宗教的)达到与仙、佛或圣人同一的境界。可以说,注重人类自身的心性...

    马晓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49.html
  • 神会与妙悟

    能无疵乎?”,这是强调对道的把握须靠主体的净化,玄览,也就是对干外物的虚静直观。庄子与老子相比,更注重天人相合中的主体的去我、去欲,提倡:“堕肢体,黝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道,此谓坐忘。”在庄子看来...

    袁济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991571.html
  • 池田知久:孔子的宗教批判

    宗教批判的传统,战国末期最大的儒家思想家荀子提倡“天人之分”,即否定自然和人的因果关系。儒家的宗教批判,得到当时争执中的其它学派的注目。譬如《墨子?公孟》有:   子墨子谓程子曰:“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...

    池田知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091883.html
  • 姚兴政权与佛教

     钱穆,《国史大纲》,台北,台湾商务印书馆,民国八十一年。   谢和耐着、耿升译,《中国五-十世纪寺院经济研究》,台北,商鼎文化,民国八十一年。   谢松龄,《天人象: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》,山东...

    黎毓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191965.html
  • 我认识世界 ——对冯契广义认识论的一种解读和引申

    概念之上,我们称之为辩证的综合。⑼   3.5.1 形上智慧是物我两忘、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,庄子所谓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。认识主体以元学理论为桥梁,通过理性直觉,可以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飞跃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592084.html
  • 辽代兴宗耶律宗真与重熙佛教

    而能有者生也。生不可常,必至于灭,灭不可已,   复转于生,于此流转中能解生死之缚。而得不生不灭者,惟释迦而已。故超   然特立于群圣之上,可谓天人师者也。然大耄既至,终显有为,故金身示灭。  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3.html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说要第一讲

    ,可以把它认为是纯自然的、自然万象、宇宙万象、宇宙规律等等。但是古人则不这样看,古人所说的天不纯粹是自然性,也不纯粹是自然性,古人的天是指天人合一,否则怎么会有性命之说,性命不就是谈我们人的性命以及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8.html
  • 也谈朝阳辽代三塔

    生死之缚,而得不生不灭者,唯释迦而已。  故超然特立于群圣之上,可谓天人师者也。然大耄既至,终显有为,故金身示.  灭。当此之际,六种震动,如须弥倾摧,使诸天无所依也。呜呼!去圣镇远,  灵迹不灭。故...

    王荣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50192215.html